烹調料理,「鹽」扮演著最重要的調味靈魂
食物的美味程度全靠它!但你知道,鹽為何要加入「碘」嗎?
首先認識 :碘
碘,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之一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。
食物中,碘的最大宗來源是海帶、紫菜、海苔等海藻類、干貝等貝類,或海鮮,但不是每個地區、或是飲食習慣的喜好,都能常常攝取到這類含碘量豐富的食物;且也因為這類食材的碘含量很豐富,若是大量食用,反而容易造成碘攝取過量。
台灣從1960年開始,就將每天煮菜會用到的鹽「加碘」,來幫助大家補充人體必需的碘。
每天若食用含碘的鹽6公克,約能攝取到碘120~198微克
提供各年齡層每日攝取量(DRIs第八版)
碘的3大功效:
1.維持成長發育。
2.幫助腦、神經系統,智力的正常發展。
3.維持甲狀腺健康、身體代謝:碘會影響甲狀腺素合成,缺碘可能會造成甲狀腺腫、甲狀腺低下等。
碘營養不足:
嬰幼兒、兒童:導致甲狀腺素分泌不足,造成心智功能障礙、身體發育遲緩。
成年人: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,造成甲狀腺腫大、且可能有疲倦、畏寒、水腫、代謝趨緩等問題出現,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表現。
小提醒:市面上常見的天然鹽,如進口海鹽、玫瑰鹽、岩鹽、竹鹽等,並沒有額外添加碘,若長期食用未加碘的鹽,就容易造成碘攝取量不足。
怎麼知道鹽巴中是否含碘?
食用鹽在包裝上會標示:「碘鹽、含碘鹽」或「碘化鉀、碘酸鉀」
子雯營養師的小叮嚀:
★ 碘會因為烹煮而流失至湯汁中,建議碘鹽的調味要在起鍋前再放入,能減少碘的流失。
★ 長期缺碘的人如果突然攝取大量的碘,可能會有誘發甲狀腺腫的副作用,建議慢慢補充較安全。
★ 對於碘攝取有疑問,或有甲狀腺相關疾病不適合攝取碘,建議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的建議!!
參考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